美文欣赏
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情感美文伤感美文爱情美文原创美文知识百科
文章荟萃
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心情文章励志文章百家杂谈
散文精选
散文随笔优美散文抒情散文经典散文爱情滋味感悟生活
心情日记
随笔幸福快乐感伤难过无聊思念寂寞随感
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古词风韵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赞美诗歌谈诗论道
短篇小说
爱情小说青春校园都市言情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现代小说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感人故事童话故事爱情故事哲理故事鬼故事
好词好句
经典句子爱情句子伤感句子哲理句子搞笑句子唯美句子英文句子个性签名
作文大全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优秀作文

如果格局决定人生,那什么决定格局

2019-01-29 . 作者: 栩先生 . 热度:

  所有的自以为是里,都包含着人生失败的种子。

  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我们先讲几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

  年前参加了单位的面试。

  来的许多都是名校应届生,从清北、人大到北航,甚至还有个别复旦、南大的学生过来面试。

  这些学生能本科考入这些名校,基本也都是同龄人中的学霸级别了。

  然后,按照我们单位的尿性,进入面试的大部分除了成绩好,还得是“学生干部”“党员”“文笔好”……

  所以看简历,全都是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平均年龄大概也就二十二三岁。

  在这群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人里,居然还有一个更突出的。

  一个北大的年轻人,刚20岁不到,上学时要么年龄小,要么跳过级。

  简历上看着非常清秀帅气,成绩也好的不得了,年年国家奖学金,大学期间发了核心,还是学生会主席,业余还要搞搞篮球队、话剧什么的。

  大概就是德智体美全方位无死角发展吧,所以特别留意了下。

  到了面试的时候,谈吐、气质、回答问题都无可挑剔,关键是非常从容大度,一副见惯大世面的样子,其表现给所有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们一个HR在现场悄声跟我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评价:

  第一次为自己单位感到自卑,怕留不住这么优秀的人才,他就该直接去外交部当发言人的。

  HR一语成谶,这个人最后没有来我们单位。

  因为对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而言,所追求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工资有多高”“有没有北京户口”“工作稳不稳定”之类的了。

  他们想要的,是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是天花板足够高,是展现人生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招聘结束后,一个在现场主持面试的高管说了一句话:

  从他一开口,我就知道我们单位最多也就是他的一个起点。

  如果我只是不断去强调渲染这群年轻人有多优秀——

  那大概也就跟“你见过最土豪的行为是什么”、“你身边的富二代任性到什么程度”一样,除了炫耀,毫无意义。

  我真正想说的,是一个这几年越来越明显的现象。

  我在现场的时候,曾经无聊地把所有面试学生的简历翻了个遍,再对比了下他们的表现,发现这些名校毕业、表现优秀的年轻人,大部分家境都很好。

  他们的父母许多是省市公务员,是国企经理、学校教师,是公安局局长……

  当然,也有不多的几个学生,老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务农,属于特别努力考上名校的“金凤凰”。

  虽然各方面也都很优秀,但对比来看,却会明显发现在情商、气质形象和眼界谈吐上的差距。

  而那个表现最突出的年轻人,父亲是正厅级干部,母亲是大银行会计。

  那天面试的人大概有好几十人,样本数并不算多,但趋势之明显,已足够让人震惊。

  更令人震惊的是,早几年我进入单位时,同一批的还有不少家境不怎么样的,但这几年单位面试招人选人,家境好、学校好、自身优异的学生却越来越多。

  这批人都是90后,正是经历了80年代改革初期,到90年代社会逐渐稳定后出生。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爱因斯坦幼时白痴之类的鸡汤故事,但越大才越发现这个社会残酷的真相——

  越有钱的往往越有钱,越优秀的往往越优秀。

  马云的儿子在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柳传志的女儿从哈佛毕业先入高盛、然后执掌滴滴,

  至于王思聪……

  上面这个现象,我最早在知乎分享过,那时候还是2016年初。

  这几年,我并不是每年都去现场参与面试,但每次去,只要我去翻翻简历,就会发现进入面试的优秀大学生里,家庭条件差的人越来越少,近乎绝迹。

  我想起,2013年《人民日报》都还在报道“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但再后来,关于这方面的新闻和报道却越来越少了。

  现在我才知道,报道少了,并不是因为这样的事越来越少了,而是,已经明显到不是新闻了。

  2017年的时候,北京的高考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段石破天惊的话: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

  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从农村出来的刘强东,发迹以后,曾经给自己的母校人大捐了一大笔钱。

  然后发现,其中的助学金根本没人领。

  因为太少有人大的“优秀贫困大学生”,符合刘强东制定的“困难标准”了。

  这种贫困优秀大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这两年越来越多的被当成是“阶层固化”的证据来讨论。

  但这并不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关键。

  这两年,我所在的部门以及相关的一些部门,进来了不少这样优秀的年轻人。

  就像前面说的,他们的家庭越来越好、学历越来越高,各方面素质都很出众。

  我既见证了他们精彩的简历,也见证了他们在面试场上的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自信。

  很多人都很关心,这些家境优越、自身又很优秀的年轻人,工作以后表现怎么样。

  下面,我来讲第二个现象。

  和很多新人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新环境不同,他们几乎在工作开始不久就表现得特别从容,办事有条不紊,说话不卑不亢。

  比如其中的一个男生,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做事极有主见,如果工作安排不合理一定会据理力争,而不会默默忍受。

  有时候工作出现了失误,也会大方承认。

  从一开始,他就从来没有为房子、车子、女朋友之类的事情发愁过。

  和他交流时,聊得最多的除了全国各地的美食美景,就是北京政商圈的各种传闻轶事。

  去年年底,我和他一起出差到外地。

  很偏远,我们在那里没有分公司,接待什么都很成问题。

  结果到了之后,他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仅下了飞机有车接,住宿吃饭以及任务行程的衔接都特别好,各种游刃有余。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才知道,他的一个直系亲属正好在那个市里挂职,于是小小地提供了下帮助。

  我在看到他亲戚身上那种特有的从容、大度和威严感时,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他刚参加工作,就是一副见惯世面、波澜不惊的样子。

  而他之所以有这么优秀的亲戚,是因为他们家也属于中上阶层。

  对比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战战兢兢、谨小慎微,那种遇到问题就焦虑紧张到失眠的状态,真的是第一次,深深地感觉到了巨大的差距。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谈到一个词,格局。

  所谓的格局,其实就是你所追求目标的高度,你眼界的广度,你思维的深度,以及你身上所体现出的从容大度。

  我们越来越发现,一个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上限与下限。

  但我更越来越发现,一个人的所谓“格局”,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划定了起点,确定了下限。

  就像我上面所讲的几个优秀的年轻人一样。

  他们的家庭带给他们的教育,以及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给予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让他们在初入社会时,就站在了比其他人更高的起点之上。

  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其家庭以及这种家庭所织就的社交网,也能带给他们足够的应对底气。

  去年4月,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自杀身亡后,有很多人质疑他为什么在面对导师压迫的时候那么怂,为什么在遇到困境的时候就这么想不开?

  是啊,心眼太小了,情绪太敏感了,格局太低了,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一个导师而已,还能管得了你一辈子?

  但这样说的人不知道,一个贫寒家庭的子弟,在背负全家期望的求学道路上究竟要面对多大的压力。

  不敢懈怠、不敢出错、不敢顶撞、不敢出格、不敢退步,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仅没有家庭可以提供帮助,而且根本不敢告诉家里,因为害怕让本就艰辛的父母再承担更多压力。

  他们不是不想挥洒自如,不是不想从容淡定,不是不想拍案而起,欠缺的,是那份天然的底气。

  有一本书叫《格局逆袭》,在书的封面上,写着这么突出的几个大字:

  有人靠天分逆袭,有人靠身份逆袭,如果你什么都没有,也许只有靠格局了。

  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

  我认为,所谓的天分和身份,其实本就是家庭给的,本就是决定了一个人格局的重要因素。

  多数人,甚至都根本没有意识到:

  年轻的时候你之所以要过这种生活而不是那种生活,你之所以是这种气质而不是那种气质,之所以会这么想而不会那么想,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你的原生家庭。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一部分是老家的亲戚,他们经常分享的东西,套路都差不多:

  “震惊!家里的酱油居然XXX”

  “朋友圈疯传!马上就要被删的绝密XXX”

  “狠心女人抛弃丈夫儿子,只因XXX”

  偶尔带娃去游乐场或者周边的景区,就可以在朋友圈里晒几天了。

  我有时候都难以想象,他们的孩子整天在“震惊”“疯传”“绝密”“感恩”之类的环境里长大,所思所想、所喜所好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而另一部分,是我的同事、朋友、领导以及工作里有交集的人,他们很少发朋友圈,我只能从为数不多的内容里去窥探他们的生活。

  其中有一个会时不时晒娃。

  他的小孩儿还在上小学,已经多次参加过央视的节目录制,作为小助演上台了。

  业余时间里,父母会带他出国旅游,送他去上击剑课,演讲课,一对一的英语外教课……

  他在三四年级时,所见到的东西、所学到的东西,足以让我咋舌。

  同样的00后,同样成长在新时代,但这种家庭背景的巨大不同,却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划下了深深的鸿沟。

  要想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缚,跨越这巨大的鸿沟,走向更大的人生格局,在我看来,大概只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不断地读书和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前提是,你读的得是“诗书”而不是种马小说。

  我在之前写毛泽东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他一个来自湘潭农家的普通孩子,之所以能有如此超越世人的识见与志向,首先归功于年轻时孜孜不倦地学习与看书。

  而他看的是什么书呢?

  研究哲学的,比如《伦理学》;

  研究历史的,比如《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研究社会的,比如《盛世危言》;研究时事的,比如《新民丛报》……

  总结来看,这些书根本的东西是两样:“知识”与“规律”。

  知识,是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而规律则教给人如何去发现经验、总结经验、运用经验。

  在这些人类文明留下的宝贵财富面前,你读到的每一句话,都将是引导你改变人生格局的力量。

  那个高考状元说得好:“知识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你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

  除非你命好,不用改变。

  第二,不断地经历和爬升。

  我在写青年毛泽东如何度过假期的时候,除了读书,还写了两条:

  “行万里路、交万千友”。

  虽然一个普通的家庭,带给一个人眼界和思维上的提升很有限,但认识的人多了、经历的故事多了,想法乃至习性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只是,不管是交际也好,经历也好,都不要只是在同一个层级、同一个圈子里打转,原地高抬腿,看起来每一下都很用力,实际上却毫无进步。

  人生应该像爬楼梯,每一层的螺旋上升,都会面临新的环境,结识新的朋友,而这又会反过来帮助你继续上升。

  第三,不断的总结和反思。

  一个人最怕的是,人生早已设限,却不自知。

  你以为你整天抱怨只是因为工作不顺

  你以为情绪失控只是因为那天你心情不好

  你以为爱情离你而去只是因为没钱

  你以为买不起房只是因为房价太高

  你以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只是因为运气好……

  所有的自以为是里,都包含着人生失败的种子。

  事实上,当你对每一段人生进行总结反思,对每一个看起来自然而然却又难以理解的现象进行分解、剖析的时候,都能得出很多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来——

  特别是,你和同道好友一起分析的时候。

  每一次的总结和反思,只要足够深刻、足够深入骨髓,乃至触及灵魂和价值观,都可以是一次浴火重生。

  是的,我花了那么多篇幅来说明,一个人的格局大部分是由家庭决定,不是为了让大家自暴自弃。

  而是为了让大家在反思中,能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坚决的精神,更加旺盛的斗志,以及更加努力的继续奋斗。

  人生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但你只有自觉、清醒地走出去了改变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迎来水到渠成的第二步。

  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748219美文网

展开剩余(
美文.分享

人喜欢

美文网微信号:mw748219
上一篇下一篇
文档下载

发表评论

点击刷新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第三方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