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情感美文伤感美文爱情美文原创美文知识百科
文章荟萃
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心情文章励志文章百家杂谈
散文精选
散文随笔优美散文抒情散文经典散文爱情滋味感悟生活
心情日记
随笔幸福快乐感伤难过无聊思念寂寞随感
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古词风韵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赞美诗歌谈诗论道
短篇小说
爱情小说青春校园都市言情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现代小说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感人故事童话故事爱情故事哲理故事鬼故事
好词好句
经典句子爱情句子伤感句子哲理句子搞笑句子唯美句子英文句子个性签名
作文大全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优秀作文

生死哀荣话书生

2022-04-13 . 作者: 申父 . 热度:

清朝诗人黄仲则有诗云:“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后一句已成名言。黄仲则才华横溢,却郁郁不得志,所以这只是他的愤激之辞;书生其实并非无用,不仅有用,而且还堪大用,就是治国平天下。有人向孔子请教怎样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农;于是有人便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是孔子精通做官之道,他“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学而优则仕”。历朝历代,打天下离不开书生,治天下更离不开书生。无法想像,让文盲来管理社会,会是怎样一种情景。



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黄金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期的书生,可以集众讲学,可以著书立说,可以学说争鸣,可以言论自由,也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是一个文化、思想大自由、大开放、大包容的时代。孟子住在魏国,梁惠王给予他很高的礼遇和待遇,喝酒吃肉,住豪宅、乘豪车、穿华服,但他还老是骂梁惠王,当面说梁惠王“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不仁哉!梁惠王也”。又骂梁惠王的儿子梁襄王“不似人君”。他将天下所有的诸侯,一律骂为“五霸之罪人”,全都“嗜杀人”;常常骂得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问他,周武王伐纣“臣可不可以弑君”,他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即“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纣王,没有听说君主被臣子杀害”,强调没有仁义道德的君王就活该被诛掉。他还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致于2000年后朱元璋听了此话还要杀他的脑袋。然而好景不长,到了秦皇帝统一天下以后,便来统一书生的思想,开始了历朝历代对思想、文化强化管制的时代。

书生是一个“高危”群体,他们能治国平天下,也能乱国祸天下;他们能帮这个集团打江山,也能帮那个集团打江山;他们有敏锐的头脑思考问题,有锐利的目光观察事物,有犀利的言辞议论时政。……因此又必须严加管控。这就是历代文字狱案不断的根由。但历史上第一个文字狱案,却是发生在秦朝以前,就是公元前548年春秋时期的“崔杼杀太史”案。鲁襄公二十五年,齐国的庄公与大夫崔杼的夫人有奸,被崔杼杀死,齐国太史秉笔直书曰:“崔杼弑其君。”于是崔杼将太史杀了。太史的弟弟接着写,又被崔杼杀了。另一个弟弟又接着写,崔杼终于不敢再杀。当时还有一个史官南史氏,也抱着竹简和刻刀前往,前赴后继,半路听说此事已记录在案遂作罢。这就是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所歌颂的:“在齐太史简。”

春秋时期另外还有一起文字狱案,就是“孔子诛少正卯”。少正卯和孔子都开办私学,收徒讲学。少正卯的学校多次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只有颜回没有去。少正卯成为鲁国的“闻人”。鲁定公十四年,孔丘担任鲁国司寇七天就把少正卯杀了,暴尸三日。理由是少正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脑子精明而用心险恶,行为邪僻而又顽固,说话虚伪却很动听,记述丑恶的东西而十分广博,顺从错误而又加以润色)。人们都知道孔子是书生的祖师爷,却不知他也是“文祸”的祖师爷;圣人也干过这样不光彩的事。



秦国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落后的边鄙弱国,后用书生商鞅变法,一跃而雄霸天下,到秦王赢政时,又用书生李斯和韩非,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然而,知识分子整知识分子,更心狠手辣,李斯出于妒嫉,害死了韩非,又怂恿秦始皇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皇帝下令:“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服4年兵役)。”开了中国烧书的先例。第二年,为秦始皇寻求仙药的方士有诽谤之言,又相邀逃亡,于是秦始皇派御史侦查咸阳的儒生、方士,将其中被认为犯禁者460余人坑死。秦始皇焚书坑儒并未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7年后大秦帝国就二世而亡。



曹操由军队起家,戎马一生,征战无数,应该算是个武夫。然而他也是一介书生,戎马倥偬,手不释卷,诗和文章都写得很好,开创了一个建安文学时代。他很重视书生治国平天下的作用,帷幄中书生特别多;他网罗了那么多书生,并非都是为了为他所用,而是不让他们跑到敌对阵营中去与他为敌――例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当书生妨碍到他的统治时,他也会拿书生开刀。官渡之战后,其子曹丕私纳袁绍之子袁熙之妻,孔融就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已赐周公。”曹操问出于何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以后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又写信给曹操说:“你说饮酒亡国,桀、纣因色亡国,为何不禁婚姻?”曹操愈加恼怒,回信说:“即使我不能安邦定国,但杀几个文人还是能的。”算是对孔融的警告。后来,孔融又对东吴的来使有“讪谤之言”,曹操终于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杀死。

曹操还有一个谋士崔琰,相貌魁伟,让曹操自惭形秽,曾代替曹操接见匈奴使节。崔琰推荐的一个官员杨训,在曹操称魏王时,上表歌颂曹操功业,受到时人讥讽,推荐者崔琰也因此受到非议。崔琰看了杨训的表文,给杨训回信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意思是“文章我看还不错,你不要在意别人的批评,一切都会有变化的,时间久了人们就会了解你的。”回信被曹操看见,认为崔琰“意指不逊”,是说“在等政局发生变化”。于是将崔琰罚做徒隶,以观后效。但崔琰仍不失名士气节,“辞色不挠,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曹操遂将崔琰杀死。尚书仆射毛玠十分不快,说:“天这么久不下雨,是因为崔琰受到冤枉。”曹操又将毛玠下狱,后被人营救出狱,死于家中。



不过,在曹操所处的三国时代,还是书生各领风骚、大放光彩的时代。他们走出书斋,走出山林,投笔从戎,在政治、军事角逐的舞台上,纵横捭阖,舞弄风云,涌现出一大批光耀青史的杰出人物:诸葛亮、司马懿、周瑜、荀彧、郭嘉、鲁肃、陆逊、庞统……然而到了三国一统,魏晋易代,司马氏大肆屠杀政治异已,书生们便噤若寒蝉,惶惶避世,又出现了一个历史上书生最消沉、最颓废、最没有作为的时代。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屡次拒官,隐居不仕,但又偏要写文章讥评时政,在《太师箴》中说司马氏的统治:“骄盈肆志,阻兵擅权,矜威纵虐,祸崇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司马氏“每非汤武而薄周礼”,揭露其篡夺曹魏政权的阴谋。终于被司马昭杀死。于是书生们便转而为清谈――崇尚老、庄玄学,宣扬虚无、避世;喝酒――阮籍一醉三月不醒,刘伶终日酒气薰天,让家人荷锄跟在身后,说:“死即埋我”;服药――服“五石散”,服后狂躁,仗剑逐蝇,出现幻觉,自我陶醉;隐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至晋室南渡,偏安江东,则更是日耽于湖光山色,夜醉于歌楼舞榭。南朝的君主贵族,都是荒淫无度之徒,书生们便沦为他们的帮闲,为他们制作淫辞艳曲。陈朝的宰相江总,和文臣陈暄、孔范、王瑗等十余人,时称“狎玩之客”,在宫中陪皇帝饮酒赋诗,征歌逐色,通宵达旦。所作诗歌尽为浮艳绮靡的“宫体诗”,终于弄得国破身亡。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汉末以来400年天下纷争的局面。弓马打天下,《论语》治天下,社会的安定,给书生们重又提供了展现身手的舞台。隋、唐直至两宋,书生的社会地位都是比较高的。从隋炀帝时代,正式开始了传至后世1299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出生庶族寒门的书生,从此有了与豪门士族同等的步入仕途的资格和途径,隋唐时期许多宰相、大将都是科举出生的书生。北宋是一个偃武修文的时代,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书生的待遇特别优厚,在开国的将近百年,待试京师的书生每年有六、七千人,超过唐代几倍;一次录取的进士常达三、四百人,超过唐代十倍以上。对录取的进士,由皇帝赐诗、赐袍笏、赐宴、赐驺从游街,“每殿廷胪传第一,则公卿以下无不耸观”,“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不可及”。书籍得到大量刊行,从中央的三馆、秘阁以及州学、县学、民间书院,都有上千上万卷藏书;私家藏书如宋敏求、叶梦得、晁公武等都达数万卷。学者著述远远超过前代,有很多是几十卷甚至上百卷的大部头著作。在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两座后世无法企及的高峰,就是唐诗和宋词,如果那时也是动辄因为几句诗就将人的脑袋砍掉,能产生这样的文学壮观吗?宋朝的文官,有着优厚的俸给,在离职以后还可以领宫观使的名义支取半俸,武官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宋太祖曾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其实何止宰相,就是主兵的枢密使、理财的三司使,下至州郡长官几乎都是书生担任,甚至统兵的将帅也由书生担任,如韩琦、范仲淹、李纲、宗泽、虞允文、赵方、辛弃疾等。

隋朝发生过一起文祸,但不是政治原因,而是隋炀帝妒才的结果。隋朝著名诗人薛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他的《人日思归》诗:“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传到南朝引起那里文人的骚动。他写过一首《昔昔盐》诗,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更广为传诵。隋炀帝善写诗文,不愿有人超过他,因而被炀帝所妒忌。薛道衡年老请求致仕,写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被炀帝挑出毛病,说文章“有鱼藻之义”,《鱼藻》是《诗经》中一首讥刺周幽王的诗,炀帝说薛道衡“以古映今,谤讪本朝”,将薛道衡绞死。唐朝也有过几起文祸,但处罚很轻,没有杀人。唐初,社会流行斗鸡,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为“沛王鸡”助兴。唐高宗见到文章后发怒说:“身为博士,不作谏诤,反作檄文,是交构之渐。”认为此文会导致王子之间相互争斗,将王勃革除官职,逐出王府。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其写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说武则天“秽乱春宫,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武则天看后也未发怒,只是说:“宰相安得失此人?”武氏虽是女流,其胸襟则胜须眉远甚。唐高宗时,大将李绩征高丽,辽东总管记室元万顷奉命作檄,文中有“高丽不知守鸭绿江之险”语,提醒了高丽移兵固守鸭绿江,致使征讨失败。元万顷被流放岭南,后遇赦还。唐德宗时,牛、李党争,李德裕的门客卫瓘写了一篇传奇小说《周秦行纪》,以牛僧孺口吻,自述其未举进士时过鸣皋山迷路,而遇汉文帝母薄太后、汉高祖妾戚夫人以及王昭君﹑潘妃﹑杨贵妃等人。文中借杨贵妃之口呼唐德宗为“沈婆儿”(德宗之母为沈婆)。后薄太后又令昭君陪牛僧孺寝宿。皇帝看后一笑置之,说:“此必假名,僧孺是贞元进士,岂能呼德宗为沈婆儿?”

宋朝倒是发生了几起影响很大的文祸,但宋朝的文祸,都不是皇帝制造的,而是大臣的相互倾轧。北宋最有名的文祸是苏轼的“乌台诗案”。苏轼写了那么多诗文,还能找不出问题来?他的《秋日牡丹》中的“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被指为以“化工”比“执政”,“闲花”比小民,意为执政出新意,小民不得休息;《山村五绝》中的“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嬴得儿童闲语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被指为讥讽青苗法;“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讥讽盐法。《八月十五日看潮》中的“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又举《桧》诗中“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两句对神宗皇帝说:“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皇帝还算冷静,对诬陷者说:“诗人之辞,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同时又因太后对苏轼素有好感和王安石等重臣的维护,苏轼被免于死罪。乌台诗案受株连大臣达22人。

北宋时期还有一件有名的文字狱案,即蔡確《车盖亭》诗案。哲宗时,丞相蔡確被免,徙湖北安州时,曾游当地名胜车盖亭,作《夏日登车盖亭》诗10首,被人告发“吟诗寄意”。其中一首云:“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告发者说:“睡起‘莞然成独笑’,今朝廷清明,不知蔡確所笑何事?”尤其是第四、第五两首,“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钓台芜没知何处?叹息思公俯碧湾”、“喧豗六月浩无津,行见沙洲束两滨。如带溪流何足道,沈沈沧海会扬尘”,告发者解释说:郝甑山是唐高宗时大臣,唐高宗欲让皇位给武则天,郝甑山在上元三年上疏反对;如今太后垂帘听政,蔡確这是用武则天比太后;而“沉沉沧海会扬尘”一句则是说人寿几何,咒太后不得长寿。太后听后盛怒,将蔡確贬为英州别驾,后死于贬所。

南宋初期,奸臣秦桧弄国,他推行一条投降路线,卖国求和,又恐遭人议论,遂大兴文字狱。那些附势之徒,邀功请赏,“但有一言一字稍涉忌讳者,无不争先告讦”;又在市间闾巷,遍布“察事卒”,有人对现实不满,即捕送大理狱处死;有上书言朝政者,贬万里之外;又让儿子秦熺以秘书少监掌管国史馆,撰文歌颂秦桧丰功伟绩,凡以前非议秦桧的诏书、章疏全部焚毁。绍兴二十年制造了李光私作《小史》案,副宰相李光被贬,李光的两个儿子死于贬所,另外两个儿子下狱;弟弟李宽被革职;约20名与李光友善或有关系的官员被株连流配或革职。其中,福建安抚司机宜吴元美,曾写过一篇《夏三子》的文章,骂夏天的苍蝇和蚊子,被认为是骂当政。他家有“潜光亭”,因亭号中有一个“光”字,被认为甘心做李光的党羽;又有“商隐厅”,被解释“商”指秦国的商鞅,商隐就是隐去商鞅,因此是不想事秦(桧)。兵部侍郎程瑀,因与李光有过书信往来而受到贬斥。程瑀曾注释《论语》,其中记载了周公对鲁公说的四句话,意思是“君子不怠慢他的族人,不让大臣抱怨未被信用;老臣故旧只要没有发过严重过失,就不应该抛弃;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饶州的貶官洪兴祖欣赏其文,作序阐述其意,京西转运副使魏安行又刊刻传播。于是,程瑀虽已故去,仍被“籍其家”,毁掉《〈论语〉讲解》书板,直到秦桧死后,子孙才被免除禁锢。洪兴祖和魏安行被发配到蛮荒之地。



传说书生地位最低的时期是元朝。元朝将人分为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书生为第九等,居娼之下、丐之上,“文革”中“臭老九”即源于此。“九儒十丐”之说出自南宋两位遗民的著作。一为谢枋得的《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二为郑思肖的《大义叙略》。但是,谢枋得为南宋官员,曾率军抗元。宋亡流落闽赣间,元廷多次征召不仕,后被强送北京,绝食殉节;郑思肖为南宋诸生,宋亡后因心怀故国,思肖即思赵之意,“坐必南向,闻北音而走,誓不与朔客交往”,画兰不画土,谓“土地尽为番人夺矣”。二人均死於元初,无从得知整个元代情况。

事实上,元代汉人书生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在蒙古侵入长城以南初期,对汉族书生也同样杀戮或用作奴隶,但在灭金、灭宋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利用汉人书生巩固统治的重要作用。灭金后三年,元太宗窝阔台就采纳耶律楚材的建议考试儒生,“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崇尚儒学,提倡程朱理学,修孔庙,并“诏以孔子五十一世孙元措袭衍圣公”。元世祖忽必烈又积极标榜文治,设学校,征召著名儒士,“命丞相史天泽条具当行大事,尝及科举”。几个仕元的理学家姚枢、窦默、许衡都官居要职。上辈有儒士的家庭被定为“儒户”,规定儒户每户至少要有一人读书,以备政府徵召。儒户不担负各种劳役,可以豁免丁税,四顷以内土地亦不缴纳地税,在籍儒生可获得政府俸禄,在学校就读的生员,由学校供给每日两餐饮食。而且,元朝也没有兴过多少“文祸”,杀得书生诚惶诚恐,所禁之书主要是阴阳类书,以及由佛道之争所引发的对道藏书籍的禁毁。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文盲,对书生有着一种近乎天然的自卑心理,又由此而产生出强烈的忌妒、报复甚至虐杀的心理。但他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又深知书生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书生为他夺取了天下。但在他当了皇帝以后,便来报复书生了。被他杀掉的知名书生可能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是最多的。明初被称为“吴中四杰”的高启,曾写过一首《题宫女图》诗,中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句,这本是写元顺帝的宫闱之作,元朝皇帝没有当回事,朱元璋却认为是讥讽自己。高启又有《青丘子歌》诗,中有“不闻龙虎苦战斗”句,又被朱元璋忌恨,说他曾与元军、陈友谅、张士诚“苦战斗”,而高启却“不闻”。后来,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的旧宫址上修建府治,获罪被诛,而高启为魏观建府所作的《郡治上梁文》中,有“龙蟠虎踞”四字,又被朱元璋视为歌颂张士诚。于此种种,高启获罪被腰斩。高启临刑时,朱元璋亲自去监斩;高启被拦腰斩为两截后,还没有咽气,用手指沾着自己的血在地上写了三个“惨”字,朱元璋更怒,又将其斩为八段。“吴中四杰”的杨基被莫名其妙地罚作苦工,死在工所;张羽被糊里糊涂扔进长江;徐贲因犒劳军队不及时,被下狱迫害而死。被朱元璋杀死的著名文人,还有苏伯衡、傅恕、王彝、张孟兼、孙贲,王绂、张宣被流放,王蒙、王洪瘐死狱中,戴良自杀,就连被他称作“吾之子房”的刘基,也疑似被他毒死,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由于皇后和太子力保才逃了命,但宋濂的儿子和孙子仍然被诛。

朱元璋制造的文祸可谓多矣,但全不是政治案件,他的文祸被称作“表笺祸”。明初,每逢国家大典、皇帝生辰,各地长官都要呈献颂文,称为《表笺》。朱元璋幼年在皇觉寺出家,后参加红巾军,因此他对“僧”、“盗”、“贼”、“寇”等字十分忌讳。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作《谢增俸表》,表内有“作则垂宪”被诛。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万寿表》,表内有“垂子孙而作则”被诛。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作《贺冬表》,表内有“仪则天下”被诛。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政使作《正旦贺表》表内有“建中作则”被诛。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表》,表内有“圣德作则”被诛……皆因表内“则”字音近于“贼”。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为本府作《贺立太孙表》,表内有“永绍亿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门”被诛,因“道”音似“盗”。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表内有“睿性生知”,“生”与“僧”音同,被诛。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表内有“取法象魏”,“取法”音近“去发”,被诛。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表内有“体乾法坤,藻失太平”,“法坤”音同“发髠”,“髠”即剃去头发的刑罚,被诛。杭州教授徐一夔贺寿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览后大怒:“生者,僧也,以我曾为僧也。光,则薙发(剃发)也。则,字音则近贼也。”斩之。陈州学训导周冕,为本州作《万寿表》,中有“寿城千秋”,“秋”读如“诛”,被诛。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与表》,中有“遥瞻帝扉”,“帝扉”音似“帝非”,被诛。毫州训导林云,为本府作《谢东宫赐宴笺》,中有“式君父以班爵禄”,“式君父”音似“弑君父”,被诛。还有一和尚为拍马屁,写了一首谢恩诗,其中有一“殊”字,朱元璋见后大怒,说“殊”字是“歹朱”,被诛。还有很多这类莫名其妙的文祸,所以那个时期的书生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明明是拍马屁都拍出祸来了。



清朝是中国历代文祸最烈的时期。共发生文字狱案160余起,主要集中在清朝前期顺、康、雍、乾四朝,其中顺治朝约7起,康熙朝约10起,雍正朝约20起,乾隆朝最多一百三十余起。乾隆以后110年,直至光绪二十九年,又发生过一起《苏报》案外,没有再发生文字狱案。

清朝顺治年间,满清刚刚获得对中国的统治,汉族人心未服。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尤其是江南书生,对异族统治者采取了极不合作的态度,他们有的投身武装抗清的行列,有的披发入山、隐逸江湖,有的遁入空门、皈依僧道,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等人。他们那时的诗词文章的主题,是怀念故国,反清复明,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情绪。对此,满清统治者一方面以武力镇压汉人的反抗运动,另一方面强化对文化、思想的管制,消灭汉人的反满意识。这就是清初文字狱案的起因和主题。

到了康熙年间,清朝的统治渐渐稳固,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也逐渐淡化。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以后,康熙皇帝从中检讨以往政治之失,开始大幅度调整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十二年诏命荐举山林隐逸,十七年特开博学鸿儒科,十八年开《明史》馆,让一大批敌视满清的才高名重之士受到感化。萧山毛奇龄,明亡后哭于学宫三日,后参与南明鲁王军事抗清,鲁王败后逃亡江湖十余年,作《续哀江南赋》、《白云楼歌》,寄托对明朝的缅怀之情。康熙十八年受感化举博学鸿儒科,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戡定,作《平滇颂》为康熙歌功颂德。康熙年间文化、思想也非常活跃,不少明朝遗民著作陆续出版,当时刊行的顾炎武诗文集中“违碍”之处触目皆是,《读通鉴论》中说:天下之大防有二,首先就是“华夏”和“夷狄”,“夷狄”乃“异类”,“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简直就是公然号召汉人起来造满清的反。最让人谈虎色变的历史著作也陆续出版,如计六奇的《明季南略》、《明季北略》,温睿临的《南疆逸史》等。

然而到了雍正年间,文字狱的腥风血雨又再次降临。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文字狱伴随其统治始终,共兴文字狱案约二十起。雍正皇帝搞文字狱有个特点,就是十分注重案例的“惩戒”作用,强化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浙江钱塘举人汪景祺,是年羹尧大将军府记室,他所写的《西征随笔》中有为年羹尧歌功颂德的文章,雍正除了将他处死,妻子、兄弟、子侄充军外,还将他的头颅挂在北京菜市口十年,直到乾隆即位才把头取下来。翰林院侍讲钱名世,也曾写诗吹捧年羹尧,被定为文字狱案。雍正将“钱名世革去职衔,逐回原籍禁锢,御书‘名教罪人’四字,制成匾额,张挂于钱名世所居之宅。”这也是一种“悬首示众”,让人名誉受污。并又“昭示”在京现任官员由举人、进士出身者共385人,每人作诗一首,批判钱名世,汇编成册,书名为《御制钱名世》,发至全国,作为读书人的必读书。诗也有作得好的,如詹事陈万策诗中的“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异亮工奸”,深获雍正嘉许,被评为卷首之作。也有诗写得不好的,等于“批判不力”,还因此获罪,例如翰林院侍读陈邦彦、陈邦直兄弟都被革职,另一侍读吴孝登的诗被认为“谬妄”,被遣发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所受惩处比钱名世还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查嗣庭,是隆科多保荐的官员,雍正为了整倒他,突击搜查他的日记,在日记中发现了他“大肆讪谤圣祖康熙、悖礼不敬、讥刺时事、幸灾乐祸”等“罪状”,被定为文字狱案,凌迟处死,戮尸枭示。查嗣庭是浙江人,为此又停止了浙江会试、乡试两级科考,以惩戒天下书生。有一个叫曾静的书生,给川陕总督岳钟琪写了一封《策反信》,信中列举了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十大罪状。雍正没有杀曾静,亲自写了一篇洋洋数万言的《大义觉迷录》,“摆事实,讲道理”,逐条批驳《策反书》中所列罪状,宣扬他即位以来的政绩,让曾静到各地宣讲,作现身说法。并将《大义觉迷录》和曾静“悔悟”后写的《归仁说》及47篇口供刊刻成书,颁行天下,组织天下读书人学习、讨论、表态。

经过雍正时期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汉族书生们的那点锐气,已被消磨殆尽。但书生总是耐不住要写文章的,用现在作家莫言的话来说就是“不写文章又干什么呢?”那就写“歌德”文章,写不涉及政治的文章,写嘲风弄月的文章。然而在乾隆朝,写这类文章也还是写出问题来了。鲁迅先生在评论乾隆朝文字狱案发生原因时说:“奴隶只能奉行,不许言议;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这就是‘思不出其位’,譬如说:‘主子,您这袍角有些儿破了,拖下去怕更要破烂,还是补一补好。’进言者方自以为在尽忠,而其实却犯了罪,因为另有准其讲这样的话的人在,不是谁都可说的。一乱说,便是‘越俎代谋’,当然罪有应得。倘自以为是忠而获咎,那不过是自己的胡涂。”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但真正算得上是“政治案件”的,却几乎没有。有的是为“四书五经”作注而获罪;有因献万寿诗联获罪;有上本为父亲请谥获罪;有向他提“意见”,请他“注意休息,保重身体”而获罪;有文章中有所谓“忌讳”文字如“戎”、“狄”、“夷”,或有与康熙、雍正、乾隆及他们名字音似、音近的文字如“龙”与“隆”近而获罪;有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而获罪;还有大量的因字意朦胧的诗句而获罪如:咏紫牡丹的“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日有明兮,自东方兮,照八荒兮,民悦康兮,我思孔长兮,夜未央兮”、“长明宁易得”、“一把心肠论浊清”等。

乾隆皇帝的屠刀,终于杀得书生们望文生畏,动辄获咎,让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该怎么写,一丝生气、活力被消磨殆尽,只好钻进故纸堆,寻章摘句,整理典籍,庶几免于灾难,形成了“乾嘉之学”。只到乾隆死后40年,书生们才被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从昏沉中惊觉,开始思索,开始探求,开始呼喊,为那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的内容。但老大帝国,积重难返,专制腐败,列强入侵,内忧外患,国难不断,这更激发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他们背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不畏艰难、冲破险阻,跋涉在探求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漫漫长道上,从狭隘的反清排满升华到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民主主义革命,到“五.四”时期举起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又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从此中国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展开剩余(
美文.分享

人喜欢

美文网微信号:mw748219
上一篇下一篇
文档下载

发表评论

点击刷新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第三方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