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工作的这个小镇——海陵岛。它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国家级五A景区,享有“南方北戴河”和“东方夏威夷”的美称。
在我走过的小镇中,它显得有些慢条斯理,甚至落后。小镇的变化也是有的,只是永远算不上“翻天覆地”。它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安静、平和、风格依然。
一条偌长的海滨公路穿行于小镇之中,一抹二十多公里长的沙滩侧卧海边,十里银滩、马尾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风景名胜驻守在公路两旁……
夕阳西下,游人仍然在风车阵、海浪拍岩、渔舟晚唱结伴而行,流连忘返。
这是一座让很多人都喜欢的小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六百多万人次。
我也很喜欢这个小镇,但是,我不太喜欢小镇的春天。
三月的某一天,一不留神,小镇的气温一下子就涨到20多度,而且没完没了地旋起东南风。掠过被磨砺了千万年的砂粒,跃过海岸上新生或老去的花纹贝壳,飘过散发着乌黑机油气味的岸边旧渔船。穿过大片大片绿荫荫的丛林,被一群群白鹭的羽毛抖落,与打滚的黄牛碰个面,渐渐的,小镇被雾笼罩了,紧接着,“回南天”杀个措手不及。
“回南天”里,水气弥漫,仰望天空,朦胧飘渺。海风携着千军万马的水分从敞开着的窗子里扑进来,驻扎、生根在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屋子里湿嗒嗒的,墙上有大片的水渍,床上有大团的潮气,木门永远都能抹出水的印迹,潮湿的空气浸染纸张,书籍因此变得柔软。潮,水淋淋的世界。潮,水淋淋的世界。身上的衣服湿得好像随时可以拧下水一样;洗过的衣服,晾几天都不干,还散漫着一股怪味;偶尔外出几天,家里就像打了霜似的长满了“霉” ;到处都是粘乎乎、滑溜溜的。道路溜滑,楼道湿漉,家里的地板也是湿漉漉的,走着走着,一不小心,便摔上一跤。
推开久闭的窗户,一股重重的湿气扑面而来。抬眼望去,雾气在楼与楼之间游走,窗外的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朦朦胧胧的,远处的山似隐似现,近处的树遮遮掩掩。一切都是那样的朦胧,一切都是那样的迷茫,根本看不清原貌,远处塔尖那红色的引航灯,一闪一闪地亮着,不由得令人产生迷茫之感。
春天,是小镇最郁闷、最压抑的季节。湿气打断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潮湿的天气,夜里睡不好,早晨起床头脑还是昏昏沉沉的,周身无力,人的心情也像灰灰的天空一样沉重。生活变得缓慢,变得黏稠,变得沉默,也变得无所适从。这样的春天,怎一个“愁”字了得!
除了早晚气温下降几度,小镇的白天与夜晚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小镇的春天与夏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如果非要说一个差别可能就是春天温差更大吧!
四季如春的小镇,让我感觉不到春天的来临,只是在“回南天”的潮湿里,我才会突然醒悟:哦,春天来了!
若说小镇没有萌芽、拔节的春天气息,也不尽然。天气晴朗的时候,满街树木,郁郁葱葱,满树花朵娇艳妖娆;天空澄澈,海水碧绿,阳光温暖,站在太阳底下有种快要融化的感觉……一切都和教科书上描述的春天一模一样。
当你沿着海边的海滨大道漫步,就可以看见那粉嘟嘟的紫荆花层层叠叠,如梦如幻,微风吹过,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一阵子是粉红,一阵子是雪白,象蝴蝶般从天而降;高大的玉兰树开满洁白的花朵,它们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玉兰花香像圣女一样行走在小镇的每个角落,纯真又庄严。
小路边、田埂旁,乃至湿漉漉的墙根下,小草绿油油的,走在那林中的小径上,纤细绿茎的小草和那些蓬勃而张扬的肥硕油绿的乔木相比,自有几分单薄和孤苦的气质,让人不由地吟诵:“迟日江山丽,迎风花草香……”
小镇的春天是安静的,四季也不分明。这里的绿色,从春天开始,到冬天结束,一如既往的绿。变化不大的温差和满眼的绿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感,更多的是一种死水般的枯燥。久居小镇的我,希望它能分明一点,再多一点色彩上的惊喜,因为它的绿已经让我出现审美疲劳了。实际上,我算不上讨厌小镇的春天,只是觉得四季景色鲜有变化,多少让我有些遗憾罢了。
一成不变的春天,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气势磅礴的北国之春。小镇的春天,没有“新芽”,没有“嫩黄”,让春天失去了它传统的意义,变成了夏的前奏! 小镇的夏天,倒是虎视眈眈趴在春的背后,春天稍不留神,它就把春天给淹没了。
尤其是今年,小镇仿佛没有春天。虽然在气候上也刮过风,也下过雨,也礼节性地响了几声春雷。但是,在人们的口中,我从来没有听人提到“春天”二字,什么“春意盎然”、“春风拂面”、“春色恼人”都成了过时的词汇。
就在我执笔之顷,小镇的十里银滩,早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各式各样的帐篷和遮阳伞,冲浪爱好者或围成一圈,或搭成一排,或手牵手在一堆堆雪白的浪花中随波跳跃,纵情欢叫;摩的、快艇轰鸣着,在大海中恣意畅游……
阳春三月,夏意已经弥漫整个小镇了!
发表评论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