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情感美文伤感美文爱情美文原创美文知识百科
文章荟萃
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心情文章励志文章百家杂谈
散文精选
散文随笔优美散文抒情散文经典散文爱情滋味感悟生活
心情日记
随笔幸福快乐感伤难过无聊思念寂寞随感
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古词风韵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赞美诗歌谈诗论道
短篇小说
爱情小说青春校园都市言情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现代小说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感人故事童话故事爱情故事哲理故事鬼故事
好词好句
经典句子爱情句子伤感句子哲理句子搞笑句子唯美句子英文句子个性签名
作文大全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优秀作文

藏在内心的青春记忆

2024-05-19 . 作者: 谢陈 . 热度:

上世纪50年代初,陈小波是在洪昌师范学校旁一个小巷子的出租屋里出生的。当时他的父亲在省师范学院读大学,母亲在市师范学校读中专。由于陈小波早产、先天不足、母亲又缺奶,小孩每天哭闹不停,父母读书生活窘迫,拿不出钱来买奶粉。好心的邻居送来一包奶粉,勉强度过危险期。此时父母各自又面临毕业考试分配的关键期 ,于是陈小波生下来不到半个月,父母就不得不把他送到了清江县农村外婆家抚养。

当时外婆正给不到1岁的小舅舅哺乳,为了拯救陈小波的幼小生命,外婆不得不提前给小舅舅断奶,就这样陈小波在外婆的乳汁喂养下,延续着弱小的生命。可想而知他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下艰难的长大,从小体弱多病,然而,屋漏偏遇连夜雨。当七八岁身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又遇62年国家自然灾害。陈小波单薄的生命就显得更加脆弱,以至于到了70年代中期,身高维持在一米五六左右,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矮人。

由于先天的生理不足,瘦小的他总是会遇到别人的鄙视和嘲讽,陈小波的性格变得胆小慎微、内向孤僻、不爱说话,自卑感很强,后来甚至发展到讲话口吃结巴的地步。由于他的不合群,大家会看见他经常捧着小人书翻看,或拿着小木棍蹲在院子里的地上涂涂画画、自娱自乐。个别小朋友看他沉默寡言,就会欺负他。抢夺他的小人书,用脚模掉他画的东西,他也不跟人计较。时间长了,大家会感到无趣,就不再理他。

在家里,陈小波也是一个乖乖崽,作为长子,父母对他呵护宠爱,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多个兄弟姐妹分配不匀的时候,优先满足他的需求,仿佛好像是要弥补由于大人不慎,带给他身心创伤的亏欠。

随着陈小波的年龄增大,父母最操心的是他的前途出路以及婚姻大事。害怕他会被人欺负、更担心他将来找不到对象。74年读完高中毕业,那时的去向还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时父亲为县文化馆馆长,由于担心儿子身体单薄,吃不消农村艰苦生活,于是避开集体下放到偏远知青点的安排,通过关系,找到了一个在公社当书记的朋友,让陈小波单独插队到鱼米之乡,靠近新建卫星城郊的李家村生产队,并安置在一户条件较好的村民家中吃住。

从此以后。陈小波与当地农民一样,下到农田、旱地出工劳动,赚取工分,看他廋小每天给他记七分。他做过插秧、除草、种地、耘禾、收割等农活。特别是每逢春插、双抢、秋收,都是天天出工,早出晚归、从不落下。日复一日的田间劳动,身上皮肤被晒脱过几层皮,水田里插秧被蚂蝗叮过,田埂上走路被毒蛇咬过,对于一个长期生长在城市,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青年。劳累、辛苦、惊吓、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是每天要经历的磨练。当初好在有乡亲们的关心帮助,特别是农户家搭伙吃住,每天收工回来,身体能够暂时得到缓解和休息,房东大妈和大哥也对他不薄。

在李家村生产劳作,小陈与乡亲们在田地里参加集体劳动,切身感受到农民那种勤劳、淳朴和善良。有的人会主动的向他问候生活情况,照顾他从事一些轻便的劳动项目。催促他早一点收工,慢慢适应农村劳动生活。每逢年节,如果没有回家,有的村民还会送来一盘可口的荤菜,端来一砵美味的鸡汤,给他享用,那份深情厚谊,让他十分感动和幸福。

在平时的劳动中,小陈见识了乡亲们熟练的劳动技能。耕地耙田、插秧割禾、日晒雨淋,看着他们被晒黑的肌肤,古铜色的脸上结实放光,显得特别精神。辛苦动摇不了他们靠劳动创造财富,争取幸福的决心和意志。同时劳动中,乡亲们不时会寻找一些自娱自乐的方式调节紧张的体力消耗。比如有人哼唱当地的民歌乡曲、唠嗑,讲笑话。青年男女乘机还会打情骂俏;某些中老年村民不失时机的会拿他们开涮;个别俗称名嘴的人,常会添油加醋的编出一些黄段子拿来取乐,逗得大家笑的前仰后翻。极大地转移了劳作中的疲劳,活泼了气氛、振作了精神,提高了劳动效率。小陈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过了半年,恰逢房东的大儿子要结婚,他不得不搬出农家大屋,生产队长实在不知如何安置陈小波,就只好把他安置在村里一个老旧的祠堂兼小学(低年级1—3年级混合班)暂住,将里面的小仓库清空后,让他搬进去住宿和做饭。为此陈小波特意在供销社购买了一个煤油炉和铁锅做饭弄菜。自从那时开始,每天队长会叮嘱小陈与当地农妇一样提前收工,回家做饭。为了保证他的食材供应,队长安排了几户村民轮流为他提供蔬菜、鸡蛋、菜油等,.按本地最低价格购买。

自从搬过来以后,小陈除了更加忙碌辛苦以外,在精神上还增加了意外的负担。每到晚上是他最难熬的时候,因为祠堂与村子隔开一段距离,门前还有一个池塘。祠堂仿佛像一个孤岛。每当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房梁上的老鼠成群结队,窜来窜去,叽叽喳喳,让人不寒而栗。外面池塘里的蛙声、野猫在窗户上的哀鸣,骚扰的他不能入眠。这种环境如何让人不害怕。因此,在刚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小陈晚上几乎不敢闭眼睡觉。

让他为难的还有就是中午这顿饭,过去在农家搭伙,收工回家就能吃饭,现在劳动后还要自己动手弄饭做菜,从没有烧过饭菜的陈小波,开始几天是弄得手忙脚乱、烟熏火燎、苦不堪言。原来的东家知道情况后,赶紧过来帮忙,手把手的指导小陈,让他度过难关。

陈小波每月有一次回县城家中探亲的机会,他向父母汇报了农村生活情况,讲述了自己的烦恼遭遇后,父亲毫不犹豫地亲自来到公社,找到书记,述说原委,听后书记马上陪同父亲来到小陈的住处,找来生产队长,叮嘱他想办法妥善重新安置。陈小波下放的村庄在新城郊区,面前有一条河叫锦江。公社书记和队长经过几轮商讨,决定让小陈与本队下放来的上海知青小鲁和小杨同住,他们2人是老三届,来农村插队多年,自近几年新城建设热潮,生产队照顾他们,安排他们进城打工。他们在离村庄不远的建筑工地干活,宿舍为砖木水泥结构,宽敞明亮。白天他们2人出去工地上班,陈小波回到生产队劳动。住地靠近机关,几个人用膳就在机关食堂,陈小波除中午仍在生产队祠堂做饭,早晚均在机关食堂吃饭,他对自己的新家十分满意。

新的住处,离村庄大概有3-4里路左右,途中要经过一段老街,公社就在老街的村口上。有一次父亲下乡检查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他把陈小波带到老街街口处的一户人家门前敲门,开门的是近六旬的面色黑里透红的老先生。

父亲对我说:“ 这位是当地文化站的负责人于老师。”

“于老师好。”小陈很有礼貌的打招呼。

“ 这是我的大儿子陈小波。”

“ 小陈,你好!”于老师热情的伸出手来。

父亲接着又对小陈说:“于老师是当地德高望重的文化人,以后有什么事多多请教老师。”

“ 领导过奖了,我只是作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不像陈馆长那样一手抓全县的群众文化建设,一手还搞文学创作,以后还请馆长继续多多关照基层员工。”

说着话,里面出来一位老妇和年轻的姑娘:

“ 陈馆长请进屋坐,”师母泡茶倒水,宾主落座,寒暄了起来。

这是一套木质老屋。里面陈设古色古香,墙上挂着字画,装饰柜里摆放着古老的花瓶和瓷器,通顶的书橱各种古今名著应有尽有,好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通过他们的谈话中了解到,于老师的老伴是一位小学老师,女儿于倩在公社中学读高二,由于父亲40多岁才有了这个女儿,所以父母特别宠爱她,她的两个哥哥早几年就参加工作和下放知青点,他们均忙于工作和劳动,很少回家,女儿就成了两老当下依靠的亲人。于是于倩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烧菜做饭都是一把好手。从于倩甜美地浅笑中,可以看出,她端庄温柔、楚楚动人、气质里,透露出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青春魅力,举手投足中显示出良好的教养和学识。果然没猜错,她父亲说女儿每年都是三好学生,实际上她的年龄仅比陈小波小2岁。

每天小陈到生产队出工,从住处到村上都要经过于老师家门口。他们全家对陈小波十分客气,知道小陈喜欢看书,于老师经常带他到文化站,让他在书架上找自己喜欢的书,借回去慢慢看,使陈小波晚上业余时间过得十分充实。除此之外,每周于老师还会请小陈到家里来吃饭,名曰改善一下伙食,让小陈增加一点营养。那时必定是于倩做得满桌的美味佳肴,让小陈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因于老师平时酗酒抽烟厉害,常有哮喘、咳嗽、胸闷的症状。有一天突发疾病,造成昏厥。把师母和于倩吓得不轻,不知所措。正好遇到小陈上工路过此地,他赶紧跑到生产队请人,把老师送到公社医院,做过检查和紧急处理后,医生建议需马上转到县医院住院治疗。小陈又马不停蹄、悄无声息地来到公社邮政所,给于老师在新丰农场工作的儿子打电话,通知他赶紧回来。当天儿子与老伴陪着于老师赶往县医院住院。临行前,于老师的老伴把小陈叫到身边,小声嘱咐他:

“在这段时间里,麻烦你经常过来看看于倩,她一个人在家,每天要上学,还要自己料理家务,我们有一些不放心”。

陈小波答应了钟老师的请求,表示每天上下工时,都会过来看一看,请师母放心。

之后在于老师住院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小陈每天上下工经过他的家时,都会看她家门上有没有上锁。特别是下午,一旦看到门上没有锁,小陈就会敲门问一问于倩的情况。每逢周末于倩不上学,她都会延续过去约定俗成的习惯,热情地邀请小陈到她家吃饭聊天。有时小陈下工比较晚,她还会站在门口,静静的看书等小陈吃饭。于倩是一位心细的姑娘,只要看到小陈身上的衣服有泥土或者有污迹、汗味,于倩就会劝他把衣服换下来让她去洗。每当此时小陈都会心生感激。对于一个身处异地,每天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的他,面对这番体贴关爱,自然不知所措,本就口吃的陈小波感动地语无伦次,无言以对、呈现出一个憨态可掬的面目。

特别难能可贵的事,小陈发现于倩对文学艺术也很感兴趣,并参加了学校的写作小组活动。.小陈仿佛是找到了知己,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有时小陈会把自己写得一些短小的新闻报道给于倩过目,请她提出宝贵意见,于倩给他的回答总是让人心悦诚服。

日久生情,何况面前交谈甚欢的是两个患难之交的热血青年,心心相通,让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陈能够从于倩温柔似水的眼光中,感应到她内心似火的热情。然而小陈通过农村生活的磨砺,让他成熟了不少,他清楚:这种感情只是青年男女情窦初开的自然现象,千万不能迷失方向,要把持住自己,他深知于倩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一年后将面临高考,不能影响她的学业。还有她母亲对自己的信任及嘱托。于是每次交谈到一定程度,尽管意犹未尽,但他总是能够很好地掌握住火候,及时的退出,并像大哥哥一样嘱咐于倩做完功课、锁好房门、早点休息。

晚上回到住处的陈小波,料理完个人的事宜以后,躺在床上,总是会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幕幕真实感人的画面,不时出现在眼前,让他春心荡漾,幻想在将来能够娶到一位像于倩这样漂亮、温柔又能干的妻子。然而理智又会把他从梦幻中拉回到现实,他深知当下社会女青年择偶的标准都是,要求男方的外表、形象、身高,再就是工作、地位、财富。面对残酷的现实,陈晓波不得不打消了自己的奢望,自卑的对个人大事感到心灰意冷。

愉快的经历往往都是那么的短暂,不久以后,小陈被生产队派遣前往县最大的水利工程工地参加大会战。几个月的挑土、铲沙、写工地宣传新闻稿,让他每天精疲力尽。后来水利工程完工,回到生产队的陈小波再次走到这条熟悉的老街上,敲开于倩的家门,家人告诉小陈,于倩已经转学到县中学某重点班,正准备冲击来年的高考。她的离开,让陈小波美好的经历止步于此。一年后让人欣慰的是,于倩果然不负众望,顺利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的中文系。陈小波默默在心里祝福她,也感谢于倩在自己困难的时期让他找到了青春的希望。

 2024年5月20日于南昌

 

 

 

 

展开剩余(
美文.分享

人喜欢

美文网微信号:mw748219
上一篇下一篇
文档下载

发表评论

点击刷新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第三方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