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是说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健康良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事实上,中国的教育现状不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等多方面都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并在很多人为制造的因素里走进歧途。
近年来,因心理压力过大,自身承受能力过低抑或诸多人为因素导致,而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2015年5月12日晚,就读于杭州朝晖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放学回家后,在没有任何预兆下跳楼自杀,结束了仅仅14岁的生命,而唯一留给一个世界的最后“遗言”仅仅是两张短小的字条。当悲痛欲绝的家长,依据字条内容分析,当天孩子在校曾与同学发生过摩擦,并被老师以不遵守课堂纪录为理由,责罚其连带父母各自写2000字反思之后,异常愤慨。之后,该学生家长带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对孩子的死亡真相的诸多疑惑,并凭借字条上的最后留言,对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进行追究。然而,校方以及当事教师并没有就“遗书”事件做任何解释,拒绝答复家长的质疑,促使家长在学校门前打起条幅,寻求答案。然而,家长的义愤填膺,校方的沉默寡言,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给双方的心理和正常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那么,众说纷纭的事件背后,我们不仅疑惑和惋惜,一个花季少女为何能轻易放弃生命?又是什么样的压力让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放弃生的理由?这看似普通的坠楼事件背后,却隐藏着处于心态成长阶段中国青少年教育普遍存在的潜在危机。
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和忽视成为诱因。此次事件,我们不得不从现实角度来分析,导致孩子轻生的诸多因素,首先来自家庭氛围。
其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过程的记录者和聆听者,并需要在成长中给与孩子理解和必要的沟通。中国式的多数家庭教育是存在弊端的,很多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条件顺从,或者为了培养出色的子女而要求苛刻,正是这种处于极端的教育方式,大大抹杀了孩子的天性,也无形中让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受挫,心理承受能力随之降低,精神脆弱,遇事偏激极端。
其二,培养方向的盲目性。事实上,由于很多父母的培养目的是跟风和盲目的。他们为了孩子上名校,学习优秀,认为不顾一切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最优越的物质需求,就算达到了最终目的。上名校,考高分,期望值过高,盲目攀比,给孩子稚嫩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三,一旦孩子犯错,或者出现情绪不稳定因素,家长不是及时沟通,而是责罚,抑或体罚,给孩子的学习和精神无疑造成了巨大压力和阴影,导致不良后果发生。试想,假如事件中当事人家长能时常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偏差,及时疏导孩子内心压力,或许悲剧不会发生。然而,对于此次事件而言,家庭教育的误区不足以说明一切,而是教育方式方法的过于偏频直接导致。
教育团队的整体素质低,过重责罚尤为关键。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本身存在敷衍,过于浮躁的态度去处理学生的过失,并给与家长一并施加压力,这种行为很明显是错误的做法。一个只仅仅在课堂上犯了错误的孩子,竟然需要用2000字的反思来给老师道歉,还殃及到父母。孩子和老师是当事人,而家长竟能成为被责罚的对象?这无疑说明老师的个人素养存在问题。小小的错误,能如此的情绪化处理,小题大做,是想杀一儆百,还是需要展示教师权力的威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敬业的精神,孩子进入学校,教师是其汲取知识的引导者,以传播爱心为己任,以恪尽职守为准则,本该用耐心和正确的引导来教育学生如何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方式方法,而并非滥用手中的职权,以高高在上的状态来打压孩子的天性,或者无视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损害,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感受,换取平衡,这是一种职业化的心理扭曲。那么,作为校方又是什么态度对待这起事件呢?
教育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是教育步入歧途的催化剂。以此次事件为列举,事件发生之后学校的回避态度,漠不关心的做法让人匪夷所思。
其一,校方不管事件发生责任与谁有关,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一方,校方理应本着积极的态度在第一时间来配合家长,核实事情真相,回答家长的疑问,也是给当事人教师的一个澄清自己的机会,而不至于让矛盾升级,进入僵化。
其二,在事件中,校方逃避责任的做法,属于推卸责任,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作为一个知名的学校,不应该以个人利益为主导,漠视问题的存在,对教师的监管严重失职,丧失了一个职能部门对下属的约束力,任其肆无忌惮的以责罚学生的手段来换取教育威信,显然是不客观理性一种做法。
其三,教育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要求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教育工作者的心态出现偏差,最直接的关系来自教育职能部门的思想腐化,萎靡和苍白。试想,一个不能在出现问题后,勇敢站出来说出真相,或者给与公众合理解释,还舆论和媒体一个公道的教育单位,或者说名校,他的退缩和懦弱,还会有多少人能对他加以信任,对他的做法认可呢?相反,是人们对教育的失望,对整个教育系统存在的弊端和不良风气失去公信力,在无形中走进歧途。
教育目的功利化使施教者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师风,师德,爱心,耐心,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随着教育市场的功利化,私有化,甚至与个人名利和效益直接或间接挂钩的逐步形成,让许多施教者的内心发生质的改变。他们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为了出成绩,拿职称,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精神诉求。教育的目的在利益面前逐渐苍白,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高分低能儿,名次成了首选,而将正处于心理波动期的青少年情感世界忽视,所有导致悲剧和不良后果的背后,都是让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走进歧途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中国教育的歧途并非仅仅如此,还有更加巨大的危害性和潜在危机。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强大支柱,并非利益和儿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在于它多么富有,而是在于它整个国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事实证明,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堪重负,选择极端的方式,或者走入歧途的时候,那脆弱的灵魂背后,隐藏着一个民族被荼毒了的精神萎靡。其次,作为教育引导者的家庭,教师,学校,社会都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生命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个体,谁都没有权力肆意剥夺它的存在,而选择让一个生命在逆境时勇于面对痛苦,坚强面对挫折,而不是因人为制造的诱因,导致悲剧上演,教育的作用理应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而不是一味的退缩和逃避。在花季少女放弃生命的那一刻,她的离去不仅带给了亲人巨大的悲痛,也给未来中国青少年教育敲响了警钟。这一切,又是谁之过?
作者:今生依梦
近年来,因心理压力过大,自身承受能力过低抑或诸多人为因素导致,而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2015年5月12日晚,就读于杭州朝晖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放学回家后,在没有任何预兆下跳楼自杀,结束了仅仅14岁的生命,而唯一留给一个世界的最后“遗言”仅仅是两张短小的字条。当悲痛欲绝的家长,依据字条内容分析,当天孩子在校曾与同学发生过摩擦,并被老师以不遵守课堂纪录为理由,责罚其连带父母各自写2000字反思之后,异常愤慨。之后,该学生家长带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对孩子的死亡真相的诸多疑惑,并凭借字条上的最后留言,对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进行追究。然而,校方以及当事教师并没有就“遗书”事件做任何解释,拒绝答复家长的质疑,促使家长在学校门前打起条幅,寻求答案。然而,家长的义愤填膺,校方的沉默寡言,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给双方的心理和正常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那么,众说纷纭的事件背后,我们不仅疑惑和惋惜,一个花季少女为何能轻易放弃生命?又是什么样的压力让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放弃生的理由?这看似普通的坠楼事件背后,却隐藏着处于心态成长阶段中国青少年教育普遍存在的潜在危机。
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和忽视成为诱因。此次事件,我们不得不从现实角度来分析,导致孩子轻生的诸多因素,首先来自家庭氛围。
其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过程的记录者和聆听者,并需要在成长中给与孩子理解和必要的沟通。中国式的多数家庭教育是存在弊端的,很多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条件顺从,或者为了培养出色的子女而要求苛刻,正是这种处于极端的教育方式,大大抹杀了孩子的天性,也无形中让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受挫,心理承受能力随之降低,精神脆弱,遇事偏激极端。
其二,培养方向的盲目性。事实上,由于很多父母的培养目的是跟风和盲目的。他们为了孩子上名校,学习优秀,认为不顾一切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最优越的物质需求,就算达到了最终目的。上名校,考高分,期望值过高,盲目攀比,给孩子稚嫩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三,一旦孩子犯错,或者出现情绪不稳定因素,家长不是及时沟通,而是责罚,抑或体罚,给孩子的学习和精神无疑造成了巨大压力和阴影,导致不良后果发生。试想,假如事件中当事人家长能时常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偏差,及时疏导孩子内心压力,或许悲剧不会发生。然而,对于此次事件而言,家庭教育的误区不足以说明一切,而是教育方式方法的过于偏频直接导致。
教育团队的整体素质低,过重责罚尤为关键。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本身存在敷衍,过于浮躁的态度去处理学生的过失,并给与家长一并施加压力,这种行为很明显是错误的做法。一个只仅仅在课堂上犯了错误的孩子,竟然需要用2000字的反思来给老师道歉,还殃及到父母。孩子和老师是当事人,而家长竟能成为被责罚的对象?这无疑说明老师的个人素养存在问题。小小的错误,能如此的情绪化处理,小题大做,是想杀一儆百,还是需要展示教师权力的威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敬业的精神,孩子进入学校,教师是其汲取知识的引导者,以传播爱心为己任,以恪尽职守为准则,本该用耐心和正确的引导来教育学生如何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方式方法,而并非滥用手中的职权,以高高在上的状态来打压孩子的天性,或者无视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损害,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感受,换取平衡,这是一种职业化的心理扭曲。那么,作为校方又是什么态度对待这起事件呢?
教育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是教育步入歧途的催化剂。以此次事件为列举,事件发生之后学校的回避态度,漠不关心的做法让人匪夷所思。
其一,校方不管事件发生责任与谁有关,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一方,校方理应本着积极的态度在第一时间来配合家长,核实事情真相,回答家长的疑问,也是给当事人教师的一个澄清自己的机会,而不至于让矛盾升级,进入僵化。
其二,在事件中,校方逃避责任的做法,属于推卸责任,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作为一个知名的学校,不应该以个人利益为主导,漠视问题的存在,对教师的监管严重失职,丧失了一个职能部门对下属的约束力,任其肆无忌惮的以责罚学生的手段来换取教育威信,显然是不客观理性一种做法。
其三,教育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要求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教育工作者的心态出现偏差,最直接的关系来自教育职能部门的思想腐化,萎靡和苍白。试想,一个不能在出现问题后,勇敢站出来说出真相,或者给与公众合理解释,还舆论和媒体一个公道的教育单位,或者说名校,他的退缩和懦弱,还会有多少人能对他加以信任,对他的做法认可呢?相反,是人们对教育的失望,对整个教育系统存在的弊端和不良风气失去公信力,在无形中走进歧途。
教育目的功利化使施教者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师风,师德,爱心,耐心,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随着教育市场的功利化,私有化,甚至与个人名利和效益直接或间接挂钩的逐步形成,让许多施教者的内心发生质的改变。他们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为了出成绩,拿职称,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精神诉求。教育的目的在利益面前逐渐苍白,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高分低能儿,名次成了首选,而将正处于心理波动期的青少年情感世界忽视,所有导致悲剧和不良后果的背后,都是让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走进歧途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中国教育的歧途并非仅仅如此,还有更加巨大的危害性和潜在危机。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强大支柱,并非利益和儿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在于它多么富有,而是在于它整个国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事实证明,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堪重负,选择极端的方式,或者走入歧途的时候,那脆弱的灵魂背后,隐藏着一个民族被荼毒了的精神萎靡。其次,作为教育引导者的家庭,教师,学校,社会都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生命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个体,谁都没有权力肆意剥夺它的存在,而选择让一个生命在逆境时勇于面对痛苦,坚强面对挫折,而不是因人为制造的诱因,导致悲剧上演,教育的作用理应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而不是一味的退缩和逃避。在花季少女放弃生命的那一刻,她的离去不仅带给了亲人巨大的悲痛,也给未来中国青少年教育敲响了警钟。这一切,又是谁之过?
作者:今生依梦
发表评论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