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就来读读诗。一个人内心需求什么,你就会通过一些事物来呈现什么。我们不管李浔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但这个诗人终于找到了一块玻璃来呈现自己的内心需求。说别人是一个擦玻璃的人,倒不如他自己就是一个擦玻璃的人,他用诗句在擦,他用心在擦,他在安静的擦。他很高兴的说,这是一种透明的劳动。透明,这样一个词,终于让所有人想到了,还有多少人在黑暗中劳动呢?这些不是诗人所关注的,此时,他是专心于自己的工作,那就是像阳光扶着禾苗生长,也许学校是这样的工作,也许李浔就是一位老师,当然我们不去猜测,至少可以肯定,擦玻璃是一件很阳光,很高兴的事。他的手移动着,他希望别人看到他的劳动,看到他的认真与细致。但没有人注意他,反而他自己注意到了街上的行人,他觉得擦玻璃,不是简单的抚摸,必须用力擦,必须用心擦。他在擦玻璃的时候,就是在擦拭行人。他希望用自己的劳动来做给那些人看,我的心像玻璃一样透明着,我的纯净,我的天真,我的可爱,就是这样被别人擦拭出来的。我也希望自己用行动把他们擦亮。不需要言语,也不需要聆听,他不断的擦拭着,终于,他发现,无论他怎么擦,那些行人不但没有被感化,反而弄脏了他的玻璃。那些行人离玻璃那么远,根本不可以触摸,他该怎么办呢?
李浔是一个心灵纯洁的人,他的诗真的像水一样,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汹涌澎湃。他善于从微小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开拓思想。他选择一块玻璃作为隐喻,通过擦试玻璃的过程来呈现内心的需要求。写得隐忍,含蓄,情绪的控制也非常到位,没有呼喊,就像一棵小草一样无声的呈现绿色,反问天气的变化无常,又像一曲轻音乐一样,舒缓中有痛苦,也有幸福。但诗中,无声的劳动,那么透明,那么寂寞,这一句有点拖泥带水,在擦玻璃的人面前,个人也感觉这个句子多余。也许诗人是为了追求一种轻缓的节奏,而故意留下一个音符。
《擦玻璃的人》--李浔
擦玻璃的人没有隐秘
透明的劳动
像阳光扶着禾苗成长
他的手移动在光滑的玻璃上
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挥手
透过玻璃
可以看清街面的行人
擦玻璃
不是抚摸
在他的眼里却同样在擦试行人
整个下午
一个擦玻璃的人
没言语
也没有聆听
无声的劳动
那么透明
那么寂寞
在擦玻璃的人面前
干干净净的玻璃终于让他感到
那些行人是多么零乱
却又是那么不可触摸
读李浔的《擦玻璃的人》让我想起了贾岛的一首抒情诗《寻隐者不遇》,全诗通过我,童子,隐者三者的关系,20个字就写出环境,人物,情节,采用寓问于答的形式,把作者寻人不遇的心情以及隐者的清高表现得淋漓尽致。《擦玻璃的人》跟其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玻璃,人,玻璃外的人,三者的关系,借用玻璃透明的隐喻,通过擦试的过程,来折射来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存环境的感叹。这首诗内在的厚重及节奏的把握具体分析如下:
1.宁静致远。诗者,只要有安静下来,才能写出好诗来。读诗者,只要静下来,认真思考,才会读出诗味。否则写诗浮燥,读诗者更是一团糟。擦玻璃的人没有隐秘,透明的劳动,像阳光扶着禾苗生长。隐秘对透明,阳光与禾苗,所散发出来的气息,用宁静致远这个成语来形容,再好不过。诗人只有安静下来,才可能发现玻璃的诗意,透明,阳光,延伸着理想。
2.明镜如画。 他的手移动在光滑的玻璃上,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挥手。诗人直奔主题,他的心如明镜,直接对审视事物进行了实质性的描写,用移动,挥手来表示清晰感和距离感,亲切感,让细心的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再次让玻璃有了厚重,有了美的冲击视觉。虽然不能说可以惊世骇俗,至少让人激动不已。
3.水深则缓。有的诗的情感像瀑布一样直奔而下,那种气势让人为之惊叹。有的诗像海水一样,慢慢的流,需要仔细品读和观察,才能体会到海的博大精深。那种舒缓的调子,那种舒适的感觉,只有真正走进海里,才能体会出来。李浔似乎在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他把擦的过程,所感知的过程,没有比喻,只有直接的叙述。透过玻璃,可以直接看清对面的行人。擦,不是抚摸,两个词对比产生的力量,让你很快跳到了另外一种境界。视觉通过语气不断的转换,不只是擦玻璃,还在擦拭行人。这让擦拭玻璃的人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思考空间。这种不紧不慢的语调,徐徐打开的画面,静静享受词语之间对撞产生出的美感及张力,让我们可以清醒的领会诗人对诗歌钻研的深度,表达自然而呈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感染力。此时,我想用水深则缓来表达对诗人写出好诗的敬意。
文/秦志良
李浔是一个心灵纯洁的人,他的诗真的像水一样,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汹涌澎湃。他善于从微小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开拓思想。他选择一块玻璃作为隐喻,通过擦试玻璃的过程来呈现内心的需要求。写得隐忍,含蓄,情绪的控制也非常到位,没有呼喊,就像一棵小草一样无声的呈现绿色,反问天气的变化无常,又像一曲轻音乐一样,舒缓中有痛苦,也有幸福。但诗中,无声的劳动,那么透明,那么寂寞,这一句有点拖泥带水,在擦玻璃的人面前,个人也感觉这个句子多余。也许诗人是为了追求一种轻缓的节奏,而故意留下一个音符。
《擦玻璃的人》--李浔
擦玻璃的人没有隐秘
透明的劳动
像阳光扶着禾苗成长
他的手移动在光滑的玻璃上
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挥手
透过玻璃
可以看清街面的行人
擦玻璃
不是抚摸
在他的眼里却同样在擦试行人
整个下午
一个擦玻璃的人
没言语
也没有聆听
无声的劳动
那么透明
那么寂寞
在擦玻璃的人面前
干干净净的玻璃终于让他感到
那些行人是多么零乱
却又是那么不可触摸
读李浔的《擦玻璃的人》让我想起了贾岛的一首抒情诗《寻隐者不遇》,全诗通过我,童子,隐者三者的关系,20个字就写出环境,人物,情节,采用寓问于答的形式,把作者寻人不遇的心情以及隐者的清高表现得淋漓尽致。《擦玻璃的人》跟其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玻璃,人,玻璃外的人,三者的关系,借用玻璃透明的隐喻,通过擦试的过程,来折射来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存环境的感叹。这首诗内在的厚重及节奏的把握具体分析如下:
1.宁静致远。诗者,只要有安静下来,才能写出好诗来。读诗者,只要静下来,认真思考,才会读出诗味。否则写诗浮燥,读诗者更是一团糟。擦玻璃的人没有隐秘,透明的劳动,像阳光扶着禾苗生长。隐秘对透明,阳光与禾苗,所散发出来的气息,用宁静致远这个成语来形容,再好不过。诗人只有安静下来,才可能发现玻璃的诗意,透明,阳光,延伸着理想。
2.明镜如画。 他的手移动在光滑的玻璃上,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挥手。诗人直奔主题,他的心如明镜,直接对审视事物进行了实质性的描写,用移动,挥手来表示清晰感和距离感,亲切感,让细心的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再次让玻璃有了厚重,有了美的冲击视觉。虽然不能说可以惊世骇俗,至少让人激动不已。
3.水深则缓。有的诗的情感像瀑布一样直奔而下,那种气势让人为之惊叹。有的诗像海水一样,慢慢的流,需要仔细品读和观察,才能体会到海的博大精深。那种舒缓的调子,那种舒适的感觉,只有真正走进海里,才能体会出来。李浔似乎在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他把擦的过程,所感知的过程,没有比喻,只有直接的叙述。透过玻璃,可以直接看清对面的行人。擦,不是抚摸,两个词对比产生的力量,让你很快跳到了另外一种境界。视觉通过语气不断的转换,不只是擦玻璃,还在擦拭行人。这让擦拭玻璃的人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思考空间。这种不紧不慢的语调,徐徐打开的画面,静静享受词语之间对撞产生出的美感及张力,让我们可以清醒的领会诗人对诗歌钻研的深度,表达自然而呈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感染力。此时,我想用水深则缓来表达对诗人写出好诗的敬意。
文/秦志良
发表评论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