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台词: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感受到的悲喜并不相通,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就像有人说的:不要贸然评价我,你只是知道我的名字,可你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过我的行为,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诚然,对待任何人事物,未了解其背后实情前,不随意评价,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01
对看见的表象,不随意评价好坏
俗话说:眼见未必为实。有时候肉眼所捕捉到的画面,并非事物的全部真相,你看到的也许不过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
记得看过一个火爆了朋友圈的泰国广告视频:
视频的开端,经营市场的老板娘,带着极其凶煞的面孔,来势汹汹,前往收取小贩摊位租金。
到卖肉的摊位前时,她极其凶横,一把夺过摔了卖肉小贩的秤。
而这个“仗势欺人”的画面,刚好被在场的网友录制视频发到了网上。
不到三天时间,视频点击量便过百万,激起众怒,舆论几乎一边倒都在责骂这位老板娘。
很多看客义愤填膺,骂她“死老板娘,变态”;还有网友呼吁“别去这个市场买菜,让市场关门”;甚至有人诅咒“这样的人,怎么不死一死”。
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你目前看到的这样吗?接下来还有令人想不到的是:
老板娘要求市场的干净整洁,是为了吸引顾客前来买菜,照顾商贩生意;
看起来凶巴巴收租金的她,商贩多给的租金,会立马退还;
带走商贩,是因为商贩病犯,带他去僻静的地方休息;
搬走商贩的东西,是帮商贩解决卖不出去的剩货;
而引起众怒视频中摔了摊贩的称,是因为卖肉商贩缺斤少两欺诈顾客。
视频到最后现出这样一句话:人的价值不能仅仅以你所看到的画面作为评断,打开你的头脑,用智慧看见没看见的事。
像网上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说: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把所有的结果理所当然用自己的过程来解释,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而一个真正有素养的人,都应该做到,在未了解事物全部真相之前,绝不要妄自论断,学会闭嘴,有时候是最明智之举。
有时,不轻易去评价事情的好坏,也是一种修养。
02
对听到的事情,不加以评价和传播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特别印象深刻:
在学校里很多人喜欢结成小团体,然而,有一位女生很内向,常年独来独往,也不参与同学们之间的活动。
有一天班里的另一位女生因恶作剧,开始跟身边的同学说内心的女生有心理疾病,我们不要靠近她。
小伙伴听后又告诉了其他比较好的同学:你看那个女生独来独往,据说精神有问题,有传染病,我们最好远离。
不久后,传到了内向女生的耳朵里,版本竟变成是:她有艾滋病,和她做朋友的人,都会被传染。
事情到最后,整个校园的人都知道了,所有人见到她就像见到鬼一样,躲着闭着。
而在那个年代,所有人看待艾滋病就像看待瘟疫一样,她的家人也因此事被镇里人排斥和冷眼。
没有人关心真相,大家像躲瘟疫一样躲着她们全家人,却又在背后疯传流言蜚语。
最终,她的家人不堪其扰,只能帮她换了学校,搬了家。
多年后,当真相再次被传入众人之耳,所有人纷纷唏嘘,那些以耳听之事,乱下论断传谣者,更是愧疚难当。
然而伤害已经造成,没有人能为过去的罪过买单,而谣言之下的受害者,每每回忆此时,都像一场噩梦,久久未散去。
故事到最后,分享这个故事的人说:其实我就是当年受害者的亲人。
这个故事,不管真假,其实都在警醒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内向也好,活泼也罢,有时候,不了解实情,我们不应该以他人的性格、身边人嘴里吐露的只言片语,来论断一个人。
因为你不知道,你说出去的话,多少掺杂着偏见,而这种偏见可能会被不断放大,最后变成尖锐的利刃,毁人于无形之中。
而深到骨子里的修养,就是对于听到的事情,不随意论断他人,静坐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03
学会闭嘴,是智慧,也是教养
网上有句话说:有的人,用几个月的时间学会说话,却用一生的时间都学不会闭嘴。群处时慎言,独处时守心。
确实,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逞一时之嘴快容易,但往往覆水难收。
谨言慎行,有时候,不仅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大智慧,更体现了一个人修养的高低。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那些在我们背后的窃窃私语,就像饭里的沙砾或者生鱼片里没有剔干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
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然而,善良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善,美好的人看到的永远是美,凡事不以恶意去揣度他人,不以私利给他人造成困扰,也不诋毁他人。
少点戾气,不随意评价他人,不做谣言的传播者,用心做事,学会闭嘴,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
最后,愿你友善对待这世界,也被这世界善待。
发表评论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